当前位置: 主页 > 解决方案

鞋底磨损特征的检验

  在人体的运动过程中,鞋底必然会与地面形成一定的摩擦,这便是鞋底磨损形成的基本原因坐在。而所谓鞋底的磨损特性,简言之,即是指人在站立和行走的过程中,由于鞋底内外与脚掌、地面等发生接触、摩擦而出现的以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损坏为特性的信息。根据不同的缺陷类型,具体可将鞋底的磨损特征分为摩擦磨损、挤压磨损以及镶嵌磨损三大类,通常情况下,鞋底的磨损对应于人类行走的各个阶段的步态特征,无论是在着陆阶段、垂直支撑阶段还是在起步阶段,鞋底的磨损位置、方式、尺寸和磨损程度都将有所不同。此外,由于人体足型骨骼形状、大小和足弓结构存在差异,与此同时,人行走过程中足底表面的承受的力度以及着力方向均不同,人体站立行走时,在重力和肌肉力的作用下,鞋底的形态结构传递到鞋底,因此足迹反映了与鞋底的形态结构相对应的磨损特征。由上述分析可知,鞋底的形态结构是形成鞋底磨损特性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受到不同的走路习惯、姿势、方式以及脚的动作力的不同的影响,这种行走的条件反射会形成自己不同的着地特征,并在一定时期内,该特征具有特异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也是形成鞋底磨损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鞋底材料、花纹类型、磨损时间、以及磨损环境也是影响鞋底磨损特征的主要因素。整体来看,鞋磨损主要分为两种磨损痕迹,即动态磨损与静态磨损,其中,动态磨损轨迹主要反映在鞋跟边缘、鞋底和前面,以疲劳磨损为主;静态磨损轨迹主要反映在鞋跟、鞋底以及脚弓、脚趾部位和鞋帮边缘,以挤压磨损为主。但无论是动态磨损还是静态磨损,鞋底的磨损特性和步态特性都是相互关联和证实的,步态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都是“一次性”的标志,而鞋底磨损通过鞋底材料表面的缺陷来响应重复磨损则是“整体效应”,它不仅反映了穿戴者留下的足迹的重量、深度,同时也直接反映了人体运动的动态形态特征,因为每个人的脚结构、行走习惯都不同,因此不管同一人穿什么样的鞋,以及鞋底花纹的类型是否相同,其穿着特点均可以重复。
 
  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鞋印检验鉴定所依据的特征,主要分三类:一类是鞋印反应出遗留鞋印鞋子形象花纹结构特征;二类是鞋印反映出遗留鞋印鞋底的机械损伤特征;三类是鞋印反映出遗留鞋印鞋底磨损形成的损耗形态特征。、二类特征是依附于遗留鞋印鞋子存在,特征出现;遗留鞋印的鞋子一旦消失,特诊就无法再现。第三类特征是不受鞋子种类的限制,鞋子一旦消失,特征在遗留鞋印人穿用的另外鞋子上同样会出现。鞋底磨损特征这种重复性出现,就为同一人穿用相应和不同种类鞋子,利用鞋印反映出的鞋底磨损特征作同一认定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鞋底磨损特征之所以能重复出现,是因为它的形成和出现一般是不受鞋子限制的,而是受人体脚型结构和人体行走运动规律等限制和支配的。人体脚型是人体的底座,是行走的工具,是形成脚印的本体,其主要作用。有什么样的脚型就应当留下什么样的脚印。赤脚印是人体脚型直接留下的痕迹,是脚型的客观反应,是和脚型相吻合的反映出脚型的轮廓和细节特征。鞋印是人体脚型通过穿用的鞋间接留下的痕迹,是脚型的衬托。鞋子是附属于叫的,受脚的支配,鞋子和脚型相似,起衬垫作用,脚掌面受力重的部位,穿用鞋相应部位磨损的重,形成鞋印相应部位压力大。
 
  由于人体形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适应性;人体脚型形态结构行走习惯、运动方式的特定性和相对稳定性;人体众里传递到脚掌面上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人体脚型与穿用的鞋子相适应关系等,就决定了脚掌面着力面,着力范围、着力大小与其穿用鞋底相应部位的磨损面、磨损范围、磨损轻重程度以及形成鞋印反映出的压力面、压力范围、压力大小,三者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人体的脚型,穿用的鞋子和留下的鞋印三者有一个相应的关系:脚型是模具,鞋子是衬垫物,鞋印是模具造型的结果。根据脚印、鞋子、鞋印三者相应关系的原理,利用鞋底磨损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同一人穿用不同种类花纹鞋底的鞋子同一认定。

Please fill in for direct download

Mechanical Tester Tribometer Profilometer Hand Abrasion